眼瞅著寒假就快到了。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寶媽寶爸們有什麼感受呀。
9月份開學,身邊不少朋友家的小朋友們讀小學一年級三個月了,聽到他們爭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不要幫小朋友整理書包?01
我的朋友邱姐的回應很出彩。他家大寶一年級,性格比較大大咧咧,總是丟三落四。
邱姐對我說:昨天他上班沒多久,孩子的爺爺給他打電話說他家大寶忘了帶英語書,讓她趕快幫忙把英語書送到學校去。
邱姐讓孩子爺爺立刻回家,然後挨個給班主任、英語老師、數學老師發了消息:「最近,我家兒子經常會忘記帶課本。可是因為他坐在最後一排,老師經常沒有發現。我們家商量好了,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為了讓他形成好的習慣,希望老師對他嚴厲批評。」據說,班主任後來回了她一句「好的」。
事後,孩子的爺爺說:「你們兩口子是親爹親媽嗎?孩子沒有課本,怎麼讀書呀?小孩子本來就丟三落四的,需要父母提醒。」
可邱姐卻說:「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我們一直包辦代替,孩子就意識不到自己得為自己負責。」02
和邱姐成鮮明對照的,是我的朋友蔣哥。他家和邱姐家的娃一樣,也是小學一年級。
蔣哥全家一直奉行對孩子要嚴加管教。平時,孩子收拾書包什麼的,兩口子總要認真的看上一遍才能作罷。每天晚上孩子做作業,父母也必然會幫著檢查作業。
某天,蔣哥出去聚會,爸爸不在家,小朋友翻天了,不認真做作業。黔驢技窮的媽媽只好打開了視頻,讓爸爸通過視頻教子。蔣哥秒變嚴肅臉,一臉「嚴肅」的訓孩子。
蔣哥關了電話以後,不無嘆息:「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強。真不知道,如果我們不管教他,他會變成什麼樣子。」03最近,海清的兒子圈了一波粉。
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兒,妥妥的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僅書法寫的很棒,還藝術游泳都很出色,畫出的鉛筆畫極具個人風格甚至被海清的朋友開價到3萬收購。他的作文中運用英語自如。更難得的是,文章中還有情懷,作文中居然提到了教育平等。
可我覺得,更難得的是這個孩子的自律。別人家的媽媽為著自己的孩子做作業中間能跑廁所三趟而煩惱不已,他家的孩子卻能在媽媽提出先踢球的時候斷然拒絕,而且還經常勸導媽媽說「對作業不要有反面情緒」。
而大家在分析海清兒子的自律的同時,更多的將目光投射到海清本人,認為:媽媽會示弱,對孩子的每個進步都不遺餘力的誇獎,而且給了孩子更多的愛與自由,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孩子。
說到這裡,你一定覺得:我們的話題是不是扯的太遠了,原本是討論要不要幫孩子整理書包的問題?
其實,幫不幫孩子整理書包只是孩子教育中的一個很小的側面,背後的深層問題是誰的責任誰來擔。
那麼,到底我們應該怎麼樣做呢?
第一,給孩子以信任。
學不會放手的父母,永遠做不成好的父母。讓孩子的責任重新回到孩子身上。如果他因為整理了書包疏忽忘帶了課本遭到了老師的批評,父母們要做到安之若素。孩子們都有一定的上進心,老師批評過了,他們自己以後會注意。
第二,培養好的習慣。
孩子最初開始上學時,就要教會孩子學會整理和檢查書包。要教會孩子,不要在每天上學之前再匆匆忙忙的整理書包。「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學前天晚上就要整理好書包,並且按照課表來學會檢查。
第三,不要害怕孩子被批評。
不少父母幫助孩子整理書包是因為擔心孩子忘帶東西而遭致老師的批評。真的大可不必這樣,父母沒有必要因為圖省事而放棄了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孩子也需要通過各種機會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如果擔心孩子因為忘帶了課本而課程有所遺漏,那麼可以對孩子當天的課程進展適當的進行關注,不動聲色的給孩子補課。
前段時間,《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紅遍母嬰圈。這本書闡述了阿德勒哲學,其中有一段經典的論述:
例如孩子總是系不上鞋帶,對繁忙的母親而言,直接幫孩子繫上要比等著孩子自己繫上更快。但是,這種行為是一種干涉,是在剝奪孩子的課題。而且,反覆干涉的結果會是孩子什麼也學不到,最終還會失去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阿德勒說:「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點強調要去區分父母和孩子的課題,讓孩子的責任歸於孩子。不要過度幫助孩子。
所以,我贊成邱姐的做法。你的觀點呢?
「媽,我忘帶書了,幫我送到學校」。寶媽回應出彩,自己責任自擔
眼瞅著寒假就快到了。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寶媽寶爸們有什麼感受呀。
9月份開學,身邊不少朋友家的小朋友們讀小學一年級三個月了,聽到他們爭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不要幫小朋友整理書包?
01
我的朋友邱姐的回應很出彩。他家大寶一年級,性格比較大大咧咧,總是丟三落四。
邱姐對我說:昨天他上班沒多久,孩子的爺爺給他打電話說他家大寶忘了帶英語書,讓她趕快幫忙把英語書送到學校去。
邱姐讓孩子爺爺立刻回家,然後挨個給班主任、英語老師、數學老師發了消息:「最近,我家兒子經常會忘記帶課本。可是因為他坐在最後一排,老師經常沒有發現。我們家商量好了,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為了讓他形成好的習慣,希望老師對他嚴厲批評。」據說,班主任後來回了她一句「好的」。
事後,孩子的爺爺說:「你們兩口子是親爹親媽嗎?孩子沒有課本,怎麼讀書呀?小孩子本來就丟三落四的,需要父母提醒。」
可邱姐卻說:「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我們一直包辦代替,孩子就意識不到自己得為自己負責。」
02
和邱姐成鮮明對照的,是我的朋友蔣哥。他家和邱姐家的娃一樣,也是小學一年級。
蔣哥全家一直奉行對孩子要嚴加管教。平時,孩子收拾書包什麼的,兩口子總要認真的看上一遍才能作罷。每天晚上孩子做作業,父母也必然會幫著檢查作業。
某天,蔣哥出去聚會,爸爸不在家,小朋友翻天了,不認真做作業。黔驢技窮的媽媽只好打開了視頻,讓爸爸通過視頻教子。蔣哥秒變嚴肅臉,一臉「嚴肅」的訓孩子。
蔣哥關了電話以後,不無嘆息:「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強。真不知道,如果我們不管教他,他會變成什麼樣子。」
03
最近,海清的兒子圈了一波粉。
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兒,妥妥的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僅書法寫的很棒,還藝術游泳都很出色,畫出的鉛筆畫極具個人風格甚至被海清的朋友開價到3萬收購。他的作文中運用英語自如。更難得的是,文章中還有情懷,作文中居然提到了教育平等。
可我覺得,更難得的是這個孩子的自律。別人家的媽媽為著自己的孩子做作業中間能跑廁所三趟而煩惱不已,他家的孩子卻能在媽媽提出先踢球的時候斷然拒絕,而且還經常勸導媽媽說「對作業不要有反面情緒」。
而大家在分析海清兒子的自律的同時,更多的將目光投射到海清本人,認為:媽媽會示弱,對孩子的每個進步都不遺餘力的誇獎,而且給了孩子更多的愛與自由,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孩子。
說到這裡,你一定覺得:我們的話題是不是扯的太遠了,原本是討論要不要幫孩子整理書包的問題?
其實,幫不幫孩子整理書包只是孩子教育中的一個很小的側面,背後的深層問題是誰的責任誰來擔。
那麼,到底我們應該怎麼樣做呢?
第一,給孩子以信任。
學不會放手的父母,永遠做不成好的父母。讓孩子的責任重新回到孩子身上。如果他因為整理了書包疏忽忘帶了課本遭到了老師的批評,父母們要做到安之若素。孩子們都有一定的上進心,老師批評過了,他們自己以後會注意。
第二,培養好的習慣。
孩子最初開始上學時,就要教會孩子學會整理和檢查書包。要教會孩子,不要在每天上學之前再匆匆忙忙的整理書包。「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學前天晚上就要整理好書包,並且按照課表來學會檢查。
第三,不要害怕孩子被批評。
不少父母幫助孩子整理書包是因為擔心孩子忘帶東西而遭致老師的批評。真的大可不必這樣,父母沒有必要因為圖省事而放棄了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孩子也需要通過各種機會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如果擔心孩子因為忘帶了課本而課程有所遺漏,那麼可以對孩子當天的課程進展適當的進行關注,不動聲色的給孩子補課。
前段時間,《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紅遍母嬰圈。這本書闡述了阿德勒哲學,其中有一段經典的論述:
例如孩子總是系不上鞋帶,對繁忙的母親而言,直接幫孩子繫上要比等著孩子自己繫上更快。但是,這種行為是一種干涉,是在剝奪孩子的課題。而且,反覆干涉的結果會是孩子什麼也學不到,最終還會失去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阿德勒說:「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點強調要去區分父母和孩子的課題,讓孩子的責任歸於孩子。不要過度幫助孩子。
所以,我贊成邱姐的做法。你的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