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女兒回家,就發現新大陸似地說:「咱家今天有星期天的味道」。
星期天的味道?見我沒明白,就強調說,我說的味道,不是你想的味道,是那個味道。
哦,我明白了。
她說的味道,是床上又換了嶄新的床單,讓人眼前一亮;
是地板擦得乾乾淨淨,反射著明晃晃炫目的白光;
是我家點點慵懶地躺在地板上,迷離著雙眼把狗生暢想;
是洗衣機在陽台上演奏樂曲,持續不斷的轟鳴聲;
是綠色植物全都上了窗檯,青翠欲滴的葉子精神抖擻地曬太陽;
是高壓鍋里「哧哧」作響,飄出了排骨誘人的濃香……
女兒說,對,這就是星期天的味道。這麼大的小女生已經學會委婉表達啦!這叫深刻,懂不懂?看得出,她很享受這星期天的味道呢!
看著女兒,我恍若看到了自己這個年紀的模樣。
那時候,媽媽還年輕。勤勞的她會在星期天挖野菜,薺菜、蒲公英、灰灰菜、掃帚菜、馬齒莧這些極其普通的野蔬,經媽媽的巧手,都會變成無上的美味。初春的薺菜鮮嫩無比,味道清香,營養價值極高。
媽媽把擇乾淨的薺菜開水焯過切碎,攪入用調料拌好的豬肉餡里,然後麻溜兒做面劑子,擀皮,最後把肉餡變戲法似的包在皮里,不一會兒,白胖胖的水餃就排滿一蓋墊。
每到這個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提前閃現出一群「白鵝」撲通撲通跳下水的熱氣騰騰的景象,緊跟著咽一下口水,再咽一下口水。
蒲公英敗火清口,媽媽會把它洗凈,切碎,晒乾,收集起來泡茶喝。灰灰菜、掃帚菜可以做蒸巴拉(這可以算是最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了吧),在巧婦的手裡,多種野菜可以做成蒸巴拉,媽媽就做過掃帚菜巴拉、榆錢巴拉。
巴拉的製作也很簡單,把各種野菜洗凈,趁濕撒上少許乾麵粉,加鹽,撒油,拌勻後放在籠屜里蒸熟即成。蘸著蒜汁吃,既健康又美味。
馬齒莧呢,吃法就更多了:可以涼拌吃,可以包包子,還可以煮熟晒乾,等到冬天蔬菜短缺的時候蒸馬齒莧粉條包子。
我們家孩子多,全靠父母兩人微薄的工資養活,僅僅是滿足日常的吃穿用度都是個大問題,所以在小時候的印象中,媽媽星期天不僅挖野菜豐富餐桌,還充分利用邊邊角角的地段,開荒種地,種瓜種菜,貼補家用。
就這樣,在那個物質匱乏經濟拮据的年代,媽媽在教書育人的閑暇,硬是靠著辛勤的勞作和一雙巧手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這段時光也永久的停留在我的腦海里,溫馨美好。
我忽然發現,星期天的味道,不正是家的味道嗎?而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曾經歷過這樣的三部曲嗎:
小時候,家是溫馨的港灣,有吃有穿。
青年時,家變成了「牢籠」,總感覺它捆綁了我們的自由,束縛了遠行的腳步。
成家後,家成了心靈上的牽絆,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三毛說:「家,是一個人點著燈在等你的地方。」
而我們的家,總有父母會留一盞燈在等你。
此刻,女兒正吃著香噴噴的排骨和白米飯,狗鼻子特尖的點點在桌子下面轉來轉去,不時抬頭望望主人,渴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骨頭。
看著這溫馨一幕,我在暢想,等以後女兒長大了,遠走高飛了,還能像我一樣挂念回味家的味道,該是對她多好的慰籍啊!我是林梢雁,一個三觀比五官還正的碼字工。關注我,給你好看。我的其他文章:
1、
2、
有一盞燈,橘黃色的光線穿透黑夜,瀰漫著愛的味道(原創)
一天女兒回家,就發現新大陸似地說:「咱家今天有星期天的味道」。
星期天的味道?見我沒明白,就強調說,我說的味道,不是你想的味道,是那個味道。
哦,我明白了。
她說的味道,是床上又換了嶄新的床單,讓人眼前一亮;
是地板擦得乾乾淨淨,反射著明晃晃炫目的白光;
是我家點點慵懶地躺在地板上,迷離著雙眼把狗生暢想;
是洗衣機在陽台上演奏樂曲,持續不斷的轟鳴聲;
是綠色植物全都上了窗檯,青翠欲滴的葉子精神抖擻地曬太陽;
是高壓鍋里「哧哧」作響,飄出了排骨誘人的濃香……
女兒說,對,這就是星期天的味道。這麼大的小女生已經學會委婉表達啦!這叫深刻,懂不懂?看得出,她很享受這星期天的味道呢!
看著女兒,我恍若看到了自己這個年紀的模樣。
那時候,媽媽還年輕。勤勞的她會在星期天挖野菜,薺菜、蒲公英、灰灰菜、掃帚菜、馬齒莧這些極其普通的野蔬,經媽媽的巧手,都會變成無上的美味。
初春的薺菜鮮嫩無比,味道清香,營養價值極高。
媽媽把擇乾淨的薺菜開水焯過切碎,攪入用調料拌好的豬肉餡里,然後麻溜兒做面劑子,擀皮,最後把肉餡變戲法似的包在皮里,不一會兒,白胖胖的水餃就排滿一蓋墊。
每到這個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提前閃現出一群「白鵝」撲通撲通跳下水的熱氣騰騰的景象,緊跟著咽一下口水,再咽一下口水。
蒲公英敗火清口,媽媽會把它洗凈,切碎,晒乾,收集起來泡茶喝。
灰灰菜、掃帚菜可以做蒸巴拉(這可以算是最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了吧),在巧婦的手裡,多種野菜可以做成蒸巴拉,媽媽就做過掃帚菜巴拉、榆錢巴拉。
巴拉的製作也很簡單,把各種野菜洗凈,趁濕撒上少許乾麵粉,加鹽,撒油,拌勻後放在籠屜里蒸熟即成。蘸著蒜汁吃,既健康又美味。
馬齒莧呢,吃法就更多了:可以涼拌吃,可以包包子,還可以煮熟晒乾,等到冬天蔬菜短缺的時候蒸馬齒莧粉條包子。
我們家孩子多,全靠父母兩人微薄的工資養活,僅僅是滿足日常的吃穿用度都是個大問題,所以在小時候的印象中,媽媽星期天不僅挖野菜豐富餐桌,還充分利用邊邊角角的地段,開荒種地,種瓜種菜,貼補家用。
就這樣,在那個物質匱乏經濟拮据的年代,媽媽在教書育人的閑暇,硬是靠著辛勤的勞作和一雙巧手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這段時光也永久的停留在我的腦海里,溫馨美好。
我忽然發現,星期天的味道,不正是家的味道嗎?
而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曾經歷過這樣的三部曲嗎:
小時候,家是溫馨的港灣,有吃有穿。
青年時,家變成了「牢籠」,總感覺它捆綁了我們的自由,束縛了遠行的腳步。
成家後,家成了心靈上的牽絆,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三毛說:「家,是一個人點著燈在等你的地方。」
而我們的家,總有父母會留一盞燈在等你。
此刻,女兒正吃著香噴噴的排骨和白米飯,狗鼻子特尖的點點在桌子下面轉來轉去,不時抬頭望望主人,渴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骨頭。
看著這溫馨一幕,我在暢想,等以後女兒長大了,遠走高飛了,還能像我一樣挂念回味家的味道,該是對她多好的慰籍啊!
我是林梢雁,一個三觀比五官還正的碼字工。關注我,給你好看。
我的其他文章:
1、
2、